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今天没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呀,怎么会肚子痛呢?”更有很多人会片面地认为,胃部疾病都是由于饮食不规律、不健康,吃出来的。
事实上大多数胃痛也确实是由于胃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的,但是当代人70%的消化系统疾病却都是由情绪引起的。胃能消化食物,但不能消化怒气,生气引发胃痛是正常的生理表现。我们的肠胃系统是由肠神经系统控制的,而肠神经系统被称作是“第二个大脑”。
情绪性胃病也是胃病,也会有真真切切的躯体症状存在,甚至引发器质性病变,比如胃黏膜损伤、胃溃疡等。
因为人体如果处于高压状态下,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兴奋,同时压抑副交感神经。调节血液、肾上腺素往运动状态做准备,消化系统主要受副交感神经系统影响,血液供应减少。
这样的变化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失调,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而保护胃黏膜的黏液层分泌减少,过多分泌的胃酸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导致胃痛。甚至消化系统为主动减轻负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引发呕吐,这样一来二去,长此以往是非常伤害消化系统的,胃酸逆流、肠胃病、胃溃疡等病就产生了。
情绪性胃病一方面要调节情绪,可以采用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让胃放松。也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式,如记录每次生气的原因、状态,在身心上认可自己,增强战胜自我的信心,减少愤怒发脾气次数。
同时也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合理对症用药。当胃黏膜受到损伤的时候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抗酸剂,例如三钾二枸橼酸铋。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还可以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粘蛋白分泌,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从而保护胃黏膜。另外,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杀灭作用,也可促进胃炎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