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问一个经验丰富的一线临床医生,他最害怕碰到什么样的病人,除了癌症这个公认的“众病之王”之外,你得到最可能的答案或许是——糖尿病患者。
你可能会觉得,糖尿病不是一种慢性病吗? 慢性病不就是不着急的病吗? 其实不然。 糖尿病的凶险程度,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它的并发症不仅可能发生在全身各处,眼睛、双脚、肾脏、血管、心脏、大脑都有可能;而且非常痛苦难治,甚至连患者的寿命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而大部分人面对糖尿病却存在很大的错误太多
一是满不在乎。
医生检查出我血糖超标,让我减肥、戒酒、戒烟、多运动,但我感觉自己啥事没有。工作还得应酬,爱好也很难改,没办法不在乎。
二是充满幻想。
糖尿病吃药打胰岛素能控制,但是没法根治啊。 我听说有个偏方很管用,能不能去试试看?
三则是自暴自弃。
治也治不好,还花那么多钱受罪。人活着不就是为了痛快吗?该吃吃该喝喝吧。
这三种心态都是非常错误的,但也是普遍真实的。 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这种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过去三十年增长了一倍,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亿1000万以上,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实际上整个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等也都有类似趋势。
医生们喜欢用“三多一少”来概括,也就是说 吃得多、喝水多、排尿多,同时体重下降。如果长期没有好好治疗和管理,慢慢还会出现全身性并发症,比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肾病,以及所谓的“糖尿病足(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
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其他慢性病类似,第一层次都是改善更好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注重饮食、增强运动、控制体重。 然而你必须同时面对人体对食物本能的欲望和商家故意诱导的美食宣传。
第二层次是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糖尿乐片、活力源片等等。提醒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使用。 或者采用注射胰岛素、改造胰岛素泵等精准降血糖。
第四层次则是对待慢性病的态度要从敌我进攻状态,转变为共处模式,因为很多疾病都是和人类基因有关系的,基因在漫长的演化中,短期内无法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那就接受它的存在,同时用各种方法保证它不会侵犯你的生活。